日本虚拟货币交易所牌照申请指南与合规要点

·

日本正积极拥抱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与区块链技术。尽管曾经历过交易所倒闭和安全事件,日本依然将区块链视为重要创新,并将其应用逐步融入日常生活,例如通过比特币与智能合约购买房地产,以及本土主流通讯应用LINE推出自己的交易所。

这一技术浪潮带来了全新的金融机遇,但作为新兴事物,虚拟货币交易所无法完全套用现有金融法规。为此,日本制定了一套全新的监管框架,专门规制从事虚拟货币相关服务的商业行为。

日本虚拟货币监管概述

日本对从事金融活动,特别是涉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及区块链技术的业务,采取严格的许可制度。相关立法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预计将出现诸多修订。本文将梳理当前关于虚拟货币交易所牌照的核心规定与申请流程。

虚拟货币交易所的定义

符合以下任一活动的业务即被视为虚拟货币交易所业务:

虚拟货币的主要类型

日本法律将虚拟货币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第一类虚拟货币

第二类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

虚拟货币在日本不被视为法定货币,也不属于证券,因此不直接受银行法或金融商品交易法管辖。这意味着:

值得注意,提供纯加密货币借贷无需牌照,但若同一公司同时提供加密货币兑换法币的服务,或与交易所结成联盟,则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 获取全球合规动态与实用工具

哪些机构需要申请牌照?

银行与交易所

由于虚拟货币可用于商业支付,交易所及相关业务运营商必须设立独立实体,并申请虚拟货币交易所牌照。根据《支付服务法》,它们被视为支付机构。

银行原则上不得从事加密货币业务,除非该业务规模极小、属附属性质且满足《银行法》第10条的四项评估标准。否则,银行需通过独立持牌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钱包服务提供商

仅提供纯存储功能、不涉及交易或兑换的钱包服务无需注册。但如果钱包服务集成或中介加密货币交易,则提供商必须进行注册并取得牌照。

税务处理

自2017年7月1日消费税修订后,虚拟货币资产本身不再征收消费税。但在以下情况下仍可能产生税收:

牌照申请要求与流程

未注册实体不得面向日本公民或居民开展业务。申请者须满足以下条件:

申请周期及办理单位

正常情况下,审批需时约6个月。目前因人手不足,处理时间可能延长。

申请需通过日本金融厅(FSA)进行。东京都政府与金融厅已联合设立帮助台,为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提供咨询与指导,覆盖虚拟货币交易及其他金融业务。

运营中的合规要点

持牌交易所受财务局持续监管,须报告管理失当事件,并接受现场检查、业务暂停令、整改要求甚至吊销牌照等监管措施。

鉴于法规仍处于发展期,交易所应在以下领域达到最低合规标准:

反洗钱措施

消费者权益保护

透明度与信息披露

自律机制

交易所应在每个财年(日本4月开始)建立经金融厅认证的自律组织,以维持合规并预防政府限制。自律组织还负责处理与虚拟货币交易相关的争议解决。

常见问题

我的公司在国外注册,需要在日本再申请一张牌照吗?

是的,若计划向日本公民或居民提供服务,必须申请日本牌照。需注意,日本法律规定的最大杠杆比例为25倍。

有多少外国公司成功获得牌照?

金融厅报告了首例通过帮助台成功申请金融服务牌照的案例。目前约有100家虚拟货币业务申请者正在排队候批。金融厅不限制发牌数量,但因审批复杂、官员数量有限,当前处理速度较慢。

在哪里可以查到已注册的持牌机构?

金融厅官网按业务类型提供完整列表(仅日文)。

可以用英语申请吗?

申请必须以日语进行,基层沟通尤其如此。如需帮助,应提前安排翻译人员。

有人可以协助申请过程吗?

律师可协助文件准备和面试陪同,但公司负责人必须亲自出席与监管机构的面试。

在日本可以进行ICO吗?

由于近期盗窃与欺诈事件频发,目前所有ICO均被暂停。一些持牌机构正与金融厅协商担任ICO经纪的事宜,但这可能需要时间。在符合证券法规的前提下,仍可通过持牌服务提供商发行日本版未来代币简单协议(J-SAFT)。

总结

日本与其他国家一样,正逐步建立适应加密货币及其交易业务的法律框架。虽然虚拟货币不被视作货币,但其与法币的兑换及支付功能使其受到银行法和金融厅的监管。

希望向日本用户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的企业必须申请相应牌照,遵守安全标准、消费者保护与反洗钱规定,并保持业务透明度。银行通常需通过独立持牌实体开展相关业务,钱包服务商如涉及交易也需申请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