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质化代币(NFT)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资产形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技术、艺术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亚洲各法域对NFT的监管态度与框架仍在不断演变中,菲律宾作为东南亚数字经济较为活跃的国家,其监管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将系统梳理菲律宾当前对NFT的监管立场、法律框架及未来趋势,为相关从业者与投资者提供参考。
NFT的基本概念与菲律宾市场背景
NFT(Non-Fungible Token)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常用于代表数字艺术品、收藏品、游戏内物品等独特资产。与比特币等同质化加密货币不同,每个NFT都具有独特性,无法相互替代。
菲律宾央行(BSP)在其官方文件中将NFT定义为“代表某类虚拟资产、能够确立独特物理或数字资产所有权的工具”。这一表述强调了NFT与传统加密货币的本质区别——其价值源于背后对应的特定资产。
菲律宾NFT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边玩边赚”(Play-to-Earn)类游戏的流行,例如Axie Infinity。在该游戏中,玩家通过培养和交易名为“Axies”的NFT角色,获取游戏内代币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收益。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此类模式为部分菲律宾玩家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
菲律宾主要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菲律宾央行(BSP)
BSP主要负责监管具备支付或金融属性的虚拟资产。根据BSP第1108号通知及相关修订条例,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VASP,原称为虚拟货币交易所VCE)需在BSP注册并接受监管。这类平台允许用户在法币与虚拟货币之间进行兑换,例如购买NFT或将其变现。
值得注意的是,BSP明确表示:
- 纯粹作为游戏内代币、不具备外部流通功能的NFT不在其监管范围内;
- 具有支付功能或法币兑换特征的NFT交易则属于BSP监管范畴;
- 若VASP允许使用虚拟资产购买商品或服务(如NFT),其可能被进一步归类为“支付系统运营商”,需遵守BSP第1049号通知的要求。
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SEC负责监管证券类资产的发行与交易。根据《菲律宾证券管理法》(SRC),“证券”的定义包括投资合同,且判断标准借鉴了美国的“豪威测试”(Howey Test),即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 存在资金投入;
- 投资于共同事业;
- 存在收益预期;
- 收益主要来自他人的努力。
若某NFT项目被认定为符合上述条件,则其可能被视为证券,需在SEC注册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例如,SEC曾对Pogi Breeds项目发出警告,因其通过培育Axie NFT并承诺收益回报,构成了未经注册的证券发行行为。
然而,对于纯粹收藏类或去中心化虚拟地产类NFT,SEC的管辖权仍较为模糊,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数字资产发行的细则。
菲律宾国内税务局(BIR)
BIR负责对所有来源于菲律宾境内的收入征税。根据BIR第60-2020号通知,所有通过数字交易获得收入的个人或实体均需进行税务登记并依法纳税。
具体而言:
- 个人玩家年收入不超过25万菲律宾比索(约合4,950美元)可免征所得税;
- 从事NFT投资或交易的商业实体则需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应税款;
- 税务义务取决于具体活动性质,而非资产形式本身。
知识产权相关考量
NFT的所有权通常不涉及底层数字作品的著作权转让。由于NFT本身具有去中心化和唯一性,向菲律宾知识产权局(IPOPHL)进行注册并非强制性要求,但这可能导致在版权争议中缺乏法律保护。
当前监管挑战与未来展望
菲律宾目前对NFT的监管仍高度依赖现有金融、证券和税收法律体系,尚未形成专门立法。这一方面使得监管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也赋予监管机构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未来,菲律宾可能会借鉴“监管沙盒”机制,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逐步完善投资者保护措施。BSP与SEC也已表现出对区块链技术更开放的态度,试图在促进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常见问题
Q1:在菲律宾购买和出售NFT是否合法?
A:合法。但目前仅对具有证券属性或支付功能的NFT交易实施监管,普通收藏类NFT尚未纳入强制监管范围。
Q2:个人玩家通过Axie Infinity等游戏获得的收益需要缴税吗?
A:是的。如果年收入超过25万比索,需按分级税率缴纳所得税;若以企业形式运作,还需缴纳增值税和其他商业税。
Q3:NFT项目方如何避免被SEC认定为证券?
A:应避免承诺投资收益、强调他人主导的盈利模式,或设置共同资金池。项目设计应突出用户自主权与资产使用属性,而非金融回报。
Q4:菲律宾是否有专门的NFT交易许可证?
A:目前没有。但若平台支持法币与虚拟货币兑换,需向BSP注册为VASP;若涉及证券类NFT发行,则需向SEC申请相应许可。
Q5:NFT创作者是否需要关注知识产权问题?
A:是的。尽管NFT本身无需注册,但底层作品(如艺术、音乐)的版权仍可能受菲律宾知识产权法保护。建议通过合同明确权利归属与使用范围。
Q6:如何合规地在菲律宾开展NFT业务?
A:需根据业务性质判断监管归属:若涉及支付功能需向BSP备案;若具有投资属性需符合SEC要求;同时所有经营主体均需向BIR进行税务登记。建议在启动前进行法律合规评估。
菲律宾在NFT监管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但现有法律框架已足以对具有金融属性的NFT活动形成约束。对于投资者与从业者而言,理解不同监管机构的职权边界与合规要求至关重要。随着市场进一步发展,预计菲律宾将逐步出台更明确的规则,以平衡创新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