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矿场正面临行业转型与生存挑战

·

区块链行业热点不断更迭,从 DeFi 到波卡生态,市场焦点似乎已逐渐远离了比特币挖矿这一“前浪”。然而,矿工们的机器仍在持续运转,伴随枯水期的到来,矿场正面临严峻考验。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当前矿场托管需求不足、电价压力增大,加上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动,整个矿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

一、矿场托管需求不足成为普遍难题

自 2017 年牛市后,大量矿场在三年内迅速扩建,机位容量大幅增长,导致行业出现明显的供给过剩。不少矿场存在大量闲置机位,资源冗余问题突出。

与此同时,市场接连遭遇“3·12 暴跌”和“比特币减半”等事件,币价大幅波动使得部分矿机一度面临关机风险,矿工收益明显缩减。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一批矿工退出市场,而新入场的散户投资者显著减少。

无机可托的矿场只能选择空置、转让,或使用二手或老旧矿机维持运行。市场上矿机经销商也处境艰难,传统的矿机集散地如华强北,部分档口已经关闭,销售更多转向线上以节省成本。

即便在丰水期,各大矿场纷纷降低电价——有些甚至低于每度 0.2 元——仍难以实现理想的托管率。进入枯水期,大量矿机从水电区迁往火电矿场,但托管不足的问题并未缓解,部分高功耗矿机关停进一步造成机位闲置。

二、币价与政策成矿场存亡关键

行业专家普遍认为,矿场是否会大规模关闭,主要取决于比特币价格和电力政策两大因素。

100P 算力俱乐部副主席李培才指出,今年枯水期呈现三大趋势:

四川某矿场主透露,明年或将有一批矿场退出市场。其原因并非单纯供需失衡,而是合同到期、电价过高、以及地方“弃水电”减少等因素共同作用。随着四川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成,本地弃水电量减少,加上消纳园区的政策推进,部分直供电矿场面临淘汰。

另一位业内人士高飞也认为,币价走势与政策环境将直接决定矿场生存。如果币价持续低迷,大量过剩矿场将难以维系。此外,老矿工更倾向于自建矿场,新矿机产能有限,托管市场的整体需求正在收缩。

三、电价并非选择矿场的唯一标准

尽管电价是矿工考量的重要因素,但绝非唯一。越来越多大型矿工选择自建矿场,以实现对运营成本与稳定性的更强控制。有矿工表示,已在内蒙古建成可容纳数万台矿机的自建场,尽管建设成本不菲,但长远看更可控。

未能自建矿场的矿工,则更关注托管的合规性与安全性。一位矿工透露,他在枯水期将矿机从四川运至内蒙古,电价从每度 0.23 元升至 0.34 元,运输中还伴随一定比例的机器损耗。他强调,电价的轻微优势远不如电力的持续稳定来得重要。

比特快车联合创始人张颖也指出,火电矿场除了合规性之外,历史供电记录和未来持续供电能力尤为关键。“365×24 不间断供电,才是矿工真正能装入兜里的实惠”。

👉 获取实时矿场运营数据与分析

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全球芯片产能限制了新矿机的供应,导致“矿场多、机器少”的局面持续。矿场必须在硬件设施、电价竞争力、运行稳定性、质量管理与智慧运营等方面全面提升,才能在淘汰赛中存活。

四、行业正向合规化与高质量服务转型

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明晰和电力资源管理的规范,比特币挖矿行业正在向更正规的方向发展。未能提供稳定电力和专业服务的矿场,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智慧化运营和综合服务质量成为矿场新的竞争焦点。只有那些能够在电价、稳定性、合规性与服务之间取得平衡的矿场,才可能持续吸引大矿工的合作,并在行业整合中占据先机。


常见问题

Q1:为什么今年矿场面临大规模淘汰?
A:机位供给过剩、比特币减半后收益下降、部分区域政策调整(如四川弃水电减少),以及高功耗矿机关停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

Q2:矿工应如何选择可靠的矿场?
A:除了电价,还应重点考察矿场的合规性、历史供电稳定性、运维能力和安全性,优先选择有良好运营记录和正规资质的矿场。

Q3:自建矿场是否是更优选择?
A:对于拥有大量矿机且计划长期挖矿的矿工,自建矿场有助于控制成本与运营风险;但对中小矿工而言,选择托管仍更灵活现实。

Q4:矿业出海是否成为新趋势?
A:是的,尤其欧美电力政策相对稳定、芯片供应集中,不少大型矿场正选择在海外建设,以规避部分地区政策与资源不确定性。

Q5:未来矿场运营需具备哪些竞争力?
A:需综合提升硬件水平、智慧化管理能力、电力合作资源与合规运营水平,只有提供高稳定性与专业化服务的矿场才能持续发展。

Q6:比特币价格对矿场影响有多大?
A:币价直接决定矿工收益和开机意愿。若币价长期低迷,高成本矿场将难以维持运营,行业洗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