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就像一座大山,深奥、玄妙而且总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必须要敬畏市场。
通胀已成为近年全球经济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身处美国、欧洲的人们而言,通胀并非抽象数字,而是日常生活中不断上涨的账单与物价。本文将从通胀的成因与表现入手,解析比特币在近期市场表现中为何未能体现所谓的“抗通胀”属性,并探讨其背后深层的经济逻辑。
通胀的本质与近年表现
通货膨胀,简而言之就是货物变得更贵。其根源可归结为两点:供应不足或需求过盛。不同时期、不同经济背景下,这两个因素所占比重各不相同。
回顾历史,美国70–80年代曾经历严重通胀,主因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引发油价飙升,进而推高整体物价。当时美联储甚至错误地采取降息策略,导致通胀失控,最终在保罗·沃尔克任主席时通过强力加息才得以抑制。
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尽管美联储实施多轮量化宽松(QE),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却并未引发显著通胀。甚至近十年来,通胀在多数发达国家已不再是核心经济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通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为什么巨额货币增发未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全球化与科技抑制了通胀
美元确实比以往发行得更多,但全球化与科技进步极大提升了商品供应能力,中和了货币增发的影响。
自工业革命特别是互联网普及以来,技术大幅提升人类生产力。自动化生产线、廉价劳动力与全球供应链协作,使得商品几乎可以“无限”供应。只要原料充足,产品就能源源不断投入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结合西方技术与管理,生产出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这些商品涌入全球市场,满足了不断增长的购买力,从而使物价保持了相对稳定。
举例来说,如今一部iPhone售价约一千美元,似乎价格不菲。但回顾1973年,一台大哥大手机起价两千美元,换算至今约相当于1.3万美元,足以购买13台iPhone。可见,部分商品的实际价格反而是在下降。
疫情如何改变通胀格局
新冠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疫情初期,各地封控导致消费场景消失,尽管美联储持续印钞纾困,但人们无法正常消费,反而出现短暂通缩。
后疫情时代,欧美等地逐步解封,积累的消费欲望与购买力集中释放。然而供应链却未能同步恢复,引发供需失衡。两大因素加剧了这一矛盾:
- 俄乌冲突推高粮食与能源价格,运输成本上升进一步传导至消费品;
- 中国等制造国因疫情封控导致生产停滞,供应链中断,全球商品供应受阻。
此外,劳动力市场也发生结构性变化。美国失业率降至4%以下,部分人群永久退出劳动力市场,导致薪资上涨,进而推高服务价格,形成“薪资—物价”螺旋上升。
增发的货币流向了哪里?
既然增发的货币未引起普通商品通胀,它们流向了何处?答案是:资产市场。
人们的消费可分为三类:商品、服务和资产。商品因供应充足难涨价,服务价格随薪资缓涨,而资产(如房地产、股票)因具稀缺性,成为吸收过剩流动性的“海绵”。
数据显示,美国房价中位数在2005年后十六年间上涨了20万美元,远超此前四十年的涨幅。同期股票市场的市盈率也长期处于高位。资产价格上涨,成为货币超发的主要体现。
比特币为何成为风险资产?
比特币最初被视为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反抗,是对央行无限印钞的回应。其创始人中本聪在创世区块中留下时报标题:“财政大臣正站在第二轮救助银行业的边缘”,明确表达了这一立场。
然而在实践中,比特币难以履行货币的三大职能之一——交易媒介。价格波动过大使商家不愿接受,即使接受也往往迅速兑换为法币,徒增交易成本。
相反,比特币逐渐被广泛接受为一种风险资产。像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等华尔街人士也公开建议配置比特币。其价格越来越多地由市场流动性驱动:
- 当美联储降息、实施QE时,过剩流动性推高比特币等风险资产;
- 当美联储加息、缩表时,流动性收紧,高杠杆投资者抛售加密资产,导致价格下跌。
因此,比特币的价格行为更接近科技股或成长型资产,而非抗通胀的避险资产。
为什么通胀严重时比特币反而下跌?
这正是比特币作为风险资产属性的体现。通胀高企时,央行往往采取紧缩政策,收回流动性。这会直接打击依赖杠杆和流动性的风险资产,包括比特币。
2022年以来,美联储为抑制通胀大幅加息,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持续走低,恰恰说明其价格与流动性密切相关,而非通胀本身。
换句话说,比特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的印钞机是否开机”。
比特币的价格是否存在上限?
任何一种资产的价格都存在理论上限。比特币如同房地产,当价格过高超出大多数人购买力时,需求就会萎缩。如果没有刚性需求支撑,价格最终会失去动力甚至下跌。
与房地产不同,比特币并非生活必需品,其需求更多来自投资与信仰。当早期持有者获利丰厚,新进投资者认为回报不足时,价格就容易出现大幅回调。
常见问题
Q1:比特币真的能抗通胀吗?
A:从近期市场表现看,比特币更接近风险资产,其价格受流动性影响大于通胀本身。在高通胀时期,由于央行往往收紧货币政策,比特币反而可能下跌。
Q2:为什么美联储印钞没有导致通胀?
A:超发的货币被资产市场(如房地产、股票)和全球化带来的商品供应增长所吸收,未全面体现在消费品价格上。
Q3:比特币在未来是否可能重新成为抗通胀工具?
A:这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发展出更稳定的支付属性和更广泛的接受度。目前来看,它仍然主要被视为一种高风险高波动的投资资产。
Q4:影响比特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主要包括市场流动性、监管政策、投资者情绪、技术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的整体风险偏好。
Q5:如何合理看待比特币的投资价值?
A:比特币具有高度波动性与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其风险,并根据自身承受能力谨慎配置。👉获取实时行情与深度分析
Q6:比特币与黄金在抗通胀方面有何不同?
A:黄金具有更长的历史背书和更广泛的国际认可,常在危机时被视作避险资产。比特币则更受流动性驱动,两者属性存在显著差异。
正如市场这座大山一样,比特币的未来依然深奥而玄妙。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与市场行为,是每一位参与者应有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