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币种保证金模式下,当合约仓位未实现盈亏导致某个币种账户资产产生负债时,系统可能会触发自动换币流程,自动买入负债币种以降低负债值。这一机制有助于维持账户的财务健康,并控制风险。
自动换币的基本原理
系统进行自动换币时,会采取以下标准操作流程:
- 使用USDT作为中转币种:先将正资产币种卖出为USDT,再用USDT买入负债币种。选择USDT的原因是其流动性较好,能减少滑点损失,对用户更为有利。
正资产币种的选择排序:
- 优先使用第一档折算率较低的币种,因为折算率低对账户整体权益(equity)的影响最小。折算率为0的币种不参与排序。
- 若多个币种的第一档折算率相同,则优先使用流动性较好的币种,以进一步减少滑点损失。流动性排序由平台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不对外公开。
举例说明
假设用户负债为BTC,正资产包括ETH、DOT、BSV和CVC。其中,ETH的第一档折算率为1,DOT和BSV为0.9,CVC为0。
- 由于CVC的折算率为0,不参与排序。
- 在剩余的币种中,DOT和BSV的折算率最低(0.9)。若DOT的流动性优于BSV,系统会优先卖出DOT换取USDT,再用USDT买入BTC。
不同模式下的自动换币规则
一、不自动借币模式
当币种负债超过该币种的免息额度时,系统会触发自动换币,将负债降至免息额度以内。操作方式同样是通过USDT中转。
实例分析
用户账户中有1 BTC和10,000 ETH,BTC的免息额度设置为1 BTC。
- 用户以10倍杠杆在BTCUSD永续合约中开立10 BTC多仓,使用1 BTC作为保证金。
- 若BTC价格暴跌,仓位亏损2 BTC,但由于有充足的ETH资产,账户仍处于安全状态。
- 1 BTC保证金亏损完毕后,产生1 BTC负债。因免息额度为1 BTC,此阶段借币不产生利息。
- 若行情继续下跌,负债超过1 BTC,将触发自动换币。
- 系统会计算约0.5个免息额度所需的ETH,将其卖出为USDT,再用USDT买入BTC,使负债回到免息额度以内。
二、自动借币模式
在此模式下,合约未实现盈亏超出免息额度的负债会自动计息,通常不会触发自动换币。但当平台总负债触及风控限额时,系统会启动自动换币。
- 执行对象:只有合约仓位未实现盈亏导致负债的账户会被处理,仅杠杆主动借币的账户不受影响。
- 优先级排序:按负债值大小分档(一档相当于一个免息额度),负债档位高的账户优先被执行自动换币。
实例分析
假设BTC免息额度为1 BTC,平台负债风控限额为100 BTC,有以下5个用户:
- 用户A:负债100 BTC,全部由币币杠杆交易产生,无合约仓位。不会被自动换币。
- 用户B:负债9.5 BTC,全部由合约未实现盈亏导致。负债档位为第10档。
- 用户C:负债10.5 BTC,余额1 BTC,合约未实现盈亏-11.5 BTC。合约导致的负债为10.5 BTC,档位为第11档。
- 用户D:负债11.8 BTC,余额-1 BTC,合约未实现盈亏-10.8 BTC。合约导致的负债为10.8 BTC,档位为第11档。
- 用户E:负债0 BTC,余额10 BTC,合约未实现盈亏-5 BTC。权益为5 BTC,无负债,不会被自动换币。
当总负债达到100 BTC,触发风控:
- 用户A和E不被处理。
- 用户C和D处于最高档(11档),各被换币买回约0.5 BTC和0.8 BTC,降至第10档。
- 若风控条件仍未满足,档位最高的用户B、C、D(均在第10档)会各被换币买回约1 BTC,降至第9档。
自动换币执行后,系统会生成相应的委托单和账单记录。
常见问题
1. 什么是自动换币?
自动换币是跨币种保证金模式下的一种风险控制机制。当合约未实现盈亏导致某币种负债超过一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卖出正资产币种买入负债币种,以降低负债。
2. 为什么使用USDT作为中转币?
USDT流动性高,交易滑点小,能减少用户损失,提高换币效率。
3. 哪些币种会优先被卖出?
系统优先卖出第一档折算率低且流动性好的正资产币种,以最小化对账户权益的影响和交易成本。
4. 自动借币模式下何时会触发自动换币?
通常不触发,仅在平台总负债触及风控上限时启动。优先处理合约未实现盈亏导致高负债档位的账户。
5. 自动换币会产生费用吗?
换币过程涉及买卖操作,会产生正常的交易手续费,但无额外附加费用。
6. 如何避免被自动换币?
合理控制仓位杠杆,维持充足的保证金余额,并密切关注市场波动,及时管理风险。👉 获取实时风险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