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向无环图(DAG)在电子货币中的应用与实现

·

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近年来在电子货币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与传统的区块链结构不同,DAG通过其独特的拓扑特性,为解决扩容、效率和能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DAG 基础概念解析

DAG,全称“有向无环图”,是指一种由顶点和有向边组成,且不存在任何环路的图结构。

从任意顶点出发,沿有向边经过若干条边后,无法回到起始顶点,即构成有向无环图。

DAG具有以下特点:

DAG 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个常被用来理解DAG共识过程的比喻是:

教授安排学生互评作业。规则要求每位学生在提交自己的作业前,必须批改两份已提交的作业。只有完成批改,自己的作业才能被接收。

这个过程模拟了DAG中交易确认的协作与依赖机制。

DAG 相较于区块链的优势

传统区块链技术面临若干挑战,DAG试图从以下角度提出改进:

DAG 在电子货币中的实现方式

在分布式账本中,DAG的每个顶点代表一个交易或一个区块。系统没有单一主链,允许节点异步产生新区块,每个交易就是一个区块,通过多指向引用形成网络结构。这种设计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参与者越多,系统总体安全性越高,交易确认速度也可能越快。

目前,具代表性的DAG电子货币项目主要包括IOTA、Byteball和Nano。

IOTA 的 Tangle 结构

IOTA采用名为“Tangle”的DAG结构。其特点包括:

Nano 的点阵架构

Nano(原Raiblocks)采用独特的块点阵(Block-Lattice)结构:

Byteball 的见证人机制

Byteball的共识依赖见证人节点:

除上述项目外,也有如Vite、CyberVein等项目尝试通过分组、分级DAG结构或新的共识算法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及支持智能合约。

DAG 的共识算法与发展

DAG的共识算法多由DAGLabs等研究机构推动,近年来涌现多种方案:

DAG 中的挖矿与安全机制

在传统区块链中,挖矿需要竞争打包权,共识与交易生成分离,易导致中心化。DAG尝试改变这一模式:

然而,DAG也面临特定攻击向量,如攻击者可能构建影子链并秘密与主链嫁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取代主链共识。

DAG 对智能合约的支持

智能合约是DAG生态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应用总结

DAG通过见证人优化、分组权重、异步交易验证等机制,为高并发、低费用的交易场景提供了新架构。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共识机制持续演进,在物联网(IoT)、微支付等特定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常见问题

DAG 如何防止垃圾交易拥堵网络?

部分DAG项目采用Gossip协议(如Hashgraph的Gossip about Gossip)来高效传输数据,极大降低带宽占用,减少网络拥堵和垃圾交易的影响。

号称千万级TPS是如何实现的?

高TPS常通过多层扩展实现,例如结合多条侧链并行处理(每条链处理一定量交易),再通过多线程技术进一步提升整体吞吐量。实际性能取决于网络条件和实现细节。

IOTA 和 Nano 的容错率如何?

IOTA通过交易被确认的次数来计算置信度,达到一定次数(如100次)后可视为数学上高度安全。Nano因结构相对新颖,容错机制和安全性仍在不断完善中。

为什么有人说 IOTA 是中心化的?

IOTA在早期发展中采用名为“协调器”的中心化节点,定期发布里程碑交易以确保网络不会回滚。该机制是临时安全措施,未来计划逐步去除,以实现完全去中心化。

对DAG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感兴趣?👉探索更多分布式账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