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近期提出了两项旨在监管支付稳定币的重要法案草案,分别为参议院提出的《GENIUS 法案》和众议院推出的《STABLE 法案》。这两项法案虽目标一致,但在具体监管要求和实施细节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对未来数字资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法案背景与共同目标
两项法案均致力于在美国建立统一的稳定币发行监管框架,许多具体要求借鉴了纽约州金融服务部于2022年6月发布的指导方针。尽管两项立法提案路径不同,但都试图在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寻求平衡。
核心共同要求
- 双重许可选择:允许发行机构选择联邦或州级的许可证
- 储备金要求:储备资产总价值必须不低于流通稳定币总额,并明确允许持有的资产类别
- 独立审计:要求发行方每月发布由独立审计师出具的储备金充足证明
- 业务限制:对授权发行稳定币的机构实施明确的业务活动限制
- 监管协调机制:建立联邦政府对州级监管不足时的干预机制
- 明确监管主体:指定货币监理署(OCC)作为非银行发行机构的联邦监管主体
- 法律属性明确:澄清支付稳定币不属于证券范畴
- 申请安全港:为及时提交申请的发型机构提供审核保护机制
两项法案的关键差异
虽然目标一致,但《GENIUS 法案》与《STABLE 法案》在多个关键领域存在实质性分歧。
储备资产范围
《GENIUS 法案》允许将特定反向回购协议和政府货币市场基金纳入储备资产,而《STABLE 法案》则未包含此类资产类别。这一差异直接影响发行机构的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收益潜力。
州级发行规模限制
《GENIUS 法案》设置了100亿美元的州级发行上限,超过此限额需转为联邦监管,除非联邦监管机构特别豁免。相反,《STABLE 法案》未对州级发行规模设置任何限制。
州监管框架认证
《GENIUS 法案》要求各州每年向财政部完成认证程序,由财政部长确认各州框架与法案要求"基本相似"。《STABLE 法案》则缺乏这一州级监管的核查机制。
破产清偿优先级
《GENIUS 法案》包含了发行机构破产时稳定币持有人优先于其他所有债权的规定,而《STABLE 法案》完全未涉及破产处理问题。
监管协作机制
两项法案都允许州监管机构与美联储理事会签订谅解备忘录和信息共享协议,但《STABLE 法案》还将货币监理署(OCC)纳入协作范围。
业务活动清单
《STABLE 法案》将稳定币发行机构的业务活动限制在详尽清单内,而《GENIUS 法案》虽然包含相同清单,但增加了监管机构明确允许的额外活动空间。
立法进程与实施时间表
两项法案仍需经过参众两院的通过程序并经总统签署才能正式生效。目前尚不清楚哪个版本的法案内容将最终 prevail,或者是否会达成某种折中方案。
无论哪一版本最终成为法律,都还需要漫长的实施过程。许多条款需要通过规则制定和监管机构联合操作来具体落实。法案生效日期将取决于颁布后18个月或规则发布后120天中的较早者(除非后续有所修改)。
常见问题
稳定币法案的主要监管目标是什么?
两项法案都旨在建立统一的稳定币发行监管标准,确保储备金充足、发行人合规运营,同时明确稳定币的法律属性和监管责任主体,保护消费者权益。
州级和联邦许可证有何区别?
州级许可证由各州监管机构颁发,适用于在本州内运营的发行机构;联邦许可证则由货币监理署等联邦机构颁发,允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选择哪种许可证取决于发行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战略。
储备金要求如何确保执行?
法案要求每月由独立第三方审计师对储备金进行 attestation,并公开审计结果。监管机构将定期检查储备金构成和价值,确保始终符合流通稳定币的支撑要求。
普通用户会受到什么影响?
合规监管将提高稳定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降低赎回风险。用户可能面临更严格的身份验证要求,但也能享受更好的投资者保护和更透明的运营信息。
法案通过后稳定币发行会立即受到影响吗?
不会。法案通过后将有18个月或规则发布后120天的过渡期(以较早者为准),现有发行机构需要在此期间调整业务模式以满足新规要求。
非银行机构能否发行稳定币?
可以。两项法案都允许非银行机构申请发行稳定币,但必须获得相应许可证并满足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储备金管理、审计和业务限制等。
这些立法动态表明美国正在积极探索数字资产监管的平衡之道,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清晰的合规指引和发展方向。